1991:因160元债务闯入广告业
1991年,年仅18岁的江南春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。刚进大学的江南春,为了满足自己早日独立的愿望,开始琢磨怎样让自己挣点钱,这样才能长时间不用回家听父母的唠叨。“那时刚进大学,大一就开始做家教,7元钱两个小时。但因为我的课已经排得很满了,而且我又刚谈女朋友,花费比较大,所以少量的家教根本无法满足我日常的开销。而我又不愿意回家拿钱。”
和大多数上海本地人一样,江的父母也是工薪阶层,父亲做财务会计,而母亲还曾成功地经营过一家小型便利店。
大二上学期,为了还清为竞选校学生会主席而向同学借的160元债务,已是校学生会主席的江,逮着了一个赚钱的机会:一个名为“上海亚太影视公司”的企业,来学校招业务员,每月300元工资,这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江而言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。“当时还有一个赚钱的方法,就是扫仓库,20元一天。但我扫了一天后,别人就说不用扫了,一个月才要扫一次。”为了赚钱还债,江开始了他的第一份推销员的工作。一个月后,招来的30名业务员只留下了两名,江南春是其中的一位。“当时是卖东方电视台一个叫‘东视旋律’的节目广告,我一个月能做好几个客户。我的业绩相当不错,到1993年的时候,我一个人大概做了公司1/3的营业额,约150万元。”
初次推销的经验,江南春经常重复。“当时主要做的是商业方面的广告,而那时上海新的商业街淮海路刚刚修建,我就去横扫淮海路,一家一家拜访,去做百联等很多商家的生意。刚开始几个月我仅做销售,后来我就开始做全案了,有许多上影厂的摄像过来,我就指挥他们,自己当导演,自己写广告剧本,自己出创意,自己拍,也自己卖广告。”
凭着这样的干劲,不久后,江南春就成为这家公司的“二老板”。
但生性好强的江南春并不想一直打工。1994年2月,尚在就读大三的江开始自己创业;同年7月,江与包括香港的永怡集团在内的几个伙伴合资,注册成立永怡传播,注册资金100万元。这是一家以创意为主的广告代理公司。1995年,公司成功获得无锡的街边灯箱广告项目。
同年,因负责无锡项目的公司合伙人从永怡分离,而香港永怡集团也因自身经营问题撤资,永怡传播遭受大的股权变动,业务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调整。
从这以后的近7年时间里,江南春把自己的生活与永怡完全地融为一体。
集团相关单位
|
|
知音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转载 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知音传媒集团(430077)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(鄂)字 006 号 信息产业部许可证号: 鄂ICP证 B2-20080050 |
|||
技术支持:湖北指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