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令父母困惑,有时候,孩子会很高兴地笑;而有时候,却又放声大哭。有时候,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大打出手;而有时候,孩子却会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地玩着什么……
孩子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,孩子的每个行为后面都有和成人不太一样的原因,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下面就让我们解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密码。
行为一:打人、咬人。孩子总喜欢打人、咬人一定是有原因的。可能他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,可能他不想被打扰,还有可能是因为家人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。父母要用心观察孩子,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打人或咬人,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,加强孩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,教给他怎么用语言去解决。用爱去教育孩子,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。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,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。无论怎样,家长都应把握一个原则,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,他永远都是好孩子,不能因为孩子一时行为不对,就认为孩子很坏。
行为二:插话。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,并不是孩子故意在别人面前让父母感到难堪,这是由他的年龄特征引起的。这表明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,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或者别人讨论的内容,他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,急于想表现自己,讲一讲自己的看法,还有可能表示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。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要注意处理方式,针对不同的情况,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。
行为三:说谎。在大多数父母的眼中,“说谎就是小偷儿的开始。”因此对说谎的孩子严加责备。实际上儿童根本不懂说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。对孩子来说,与其说不懂,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。儿童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、愿望、游戏和无知,也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。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,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偷窃行为。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,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。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,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。
集团相关单位
|
|
知音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转载 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知音传媒集团(430077)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(鄂)字 006 号 信息产业部许可证号: 鄂ICP证 B2-20080050 |
|||
技术支持:湖北指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