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要搁现在,李清照实在算不上风流。别说搁现在,就是放在她之前的唐朝,“风流”二字也轮不上她。为什么呢?唐朝女性地位高啊。唐朝的统治阶层不是纯种的汉族,也就没有汉族那样历史悠久的对女性的压制,反而带着点北方少数民族母系社会的遗迹。我们熟悉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,就是产生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。《木兰辞》最后一句说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”用兔子来打比方,其实意思就是:别看男女有别,上了战场,女人跟男人一样冲锋陷阵,谁还能分得清是男是女?巾帼不让须眉啊!有了这样的渊源,我们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只有在唐代才能诞生中国封建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;也可以理解,为什么杨贵妃可以“三千宠爱在一身”,让白居易都大叹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”!想想看,“孝”可是古代中国的伦理核心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不生男丁可是要断了香火的,是最大的不孝啊。可是,唐朝女性地位的大解放,偏偏让人巴不得多生几个武则天、多生几个杨贵妃出来光宗耀祖。我们看留存下来的唐朝仕女图,虽然赶不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“走光”照,那个开放程度也是够可以让人眼珠子掉一地的。
可惜的是,接下来的宋朝女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。虽然两个朝代只隔了五十多年的工夫,可是宋朝的理学对女性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“三从四德”就是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他老人家提出来的。在朱熹之前,北宋还有位理学泰斗程颐老夫子,人家问他:“如果孤儿寡妇的,没饭吃没活路了,能不能改嫁?”程老夫子眼一瞪,义正词严地说: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!”实际上就是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。当然,宋代理学的扩张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而且理学主要是知识分子在书房里穷鼓捣的玩意儿,对老百姓还没那么大的影响力。所以宋代妇女改嫁,让理学老夫子们气得干瞪眼的事也常常发生,就连说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这位程老先生,他自己的侄媳妇也没有听从他的教导,毅然改嫁,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。
集团相关单位
|
|
知音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转载 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知音传媒集团(430077)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(鄂)字 006 号 信息产业部许可证号: 鄂ICP证 B2-2008005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