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嵩绘
近来,有几则关于社会管理的报道,引起社会热议:
广东东莞清溪镇三中派出所民警绳牵卖淫女赤脚游街。
湖北武汉警方在大街小巷“公示”了卖淫女、嫖客的姓名、年龄等个人资料。
辽宁沈阳警方委派27名警察去医院,当治安副院长打击“医闹”。
这三则消息,看似没有关联,实际上却有共性:都是在社会管理领域采取的新措施、新做法。并且,这些“新政”都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。在众人侧目之下、众口讨伐声中,一个一个,都被叫停了事。
这些“新政”,失败在哪儿呢?是创新惹的祸吗?
当前,各地社会管理职能部门,比如公安,城管等,都在探索社会管理的新办法、新措施、新政策,这很有必要。改革开放30多年来,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,随着经济的转轨、政府职能的转变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、网络时代的到来,我国进入了一个“多元社会”: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,社会生活多样化,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;同时,高速发展时期,也往往是矛盾的凸显期,往往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,如失地农民问题、物业纠纷、城市流动商贩管理等。这些问题的解决,离不开社会建设的加强,社会管理的创新。改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,事关执政能力的提高,事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,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。创新非但不是问题,而且还应当鼓励和提倡呢!
集团相关单位
|
|
知音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转载 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知音传媒集团(430077)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(鄂)字 006 号 信息产业部许可证号: 鄂ICP证 B2-20080050 |